资源共享
课程申报材料-精品课程评审表
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
评 审 表
课程名称 数控车床编程与实训
所属专业名称(专业课程填写) 数控技术
课程负责人 阚振坤
所属学校(章) 蚌埠职业教育中心
申报日期 2012年7月
填 写 要 求
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其他说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其他说明”栏中注明。
六、 表格内容填写不下的请用附件附在表格后面。
1.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
姓 名 |
阚振坤 |
性别 |
男 |
出生 年月 |
1972年10月 |
||
最终 学历 |
大学 |
专业技 术职务 |
中学高级教师 |
电 话 |
18009623921 |
|||
学 位 |
|
职业资 格证书 |
数控高级技师 |
传 真 |
|
|||
所在 部门 |
数控实训中心 |
|
Kanzhenkun@sohu.com |
|||||
通信地址(邮编) |
蚌埠市南湖路589号(233040) |
|||||||
教学与技术专长 |
数控技术专业 |
|||||||
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 1993-2004在蚌埠职教中心担任专业课教学工作。 2004-2009任数控教研组组长,担任数控技术专业课教学工作。 2007-至今担任数控实训中心主任,担任数控技术专业课教学工作。 |
||||||||
1-2 教学 情况 |
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数控工艺〉〉、专业课,4学时/周,4届、260人。 2、〈〈数控车编程〉〉、专业课,6学时/周,5届、320人。 3、〈〈数控仿真实训〉〉、专业课,4学时/周,5届、320人。 4、〈〈数控车实训〉〉、专业课,8学时/周,5届、320人。 |
|||||||
1-3 技术 服务 |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2008年获得安徽省职业技能竞赛中职组优秀辅导教师。 2009年获得安徽省职业技能竞赛中职组优秀辅导教师。 2010年被授予蚌埠市数控专业“学科带头人”称号。 2012年被评为安徽省数控技术“专业带头人“。 |
2.主讲教师情况
2-1 基本 信息 |
姓 名 |
性别 |
年龄 |
学历 |
所学专业 |
职称 |
职业资格 |
项目中承担的工作 |
李方显 |
男 |
41 |
大学 |
机械 |
高级 |
|
主讲教师 |
|
史毓勇 |
女 |
41 |
大学 |
机械 |
高级 |
技师 |
主讲教师 |
|
王长江 |
男 |
31 |
大学 |
机械 |
中级 |
高级工 |
主讲教师 |
|
董杰 |
男 |
39 |
大专 |
数控 |
|
技师 |
实训主讲教师 |
|
|
|
|
|
|
|
|
|
|
2-2 主讲 教师 教学 研究 情况 |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数控加工工艺》、《数控车编程与实训》、《机械制造》、《数控铣编程与操作》、《AutoCAD》。
|
|||||||
主持的教研课题、编写的教材和公开发表的教研论文与著作: 李方显主编《机械制造基础》、安徽教育出版社。 董杰参编《数控铣床编程与应用》、安徽教育出版社。 合编校本教材《普车理论与实训》、《AutoCAD2007》。
|
||||||||
指导及参与各项比赛获奖情况 2008年5月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获数控车一等奖、三等奖。同年6月获全国技能大赛数控车二等奖。 2009年4月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获数控车二等奖、三等奖。 2010年4月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获数控车一等奖、数控铣一等奖、加工中心团队二等奖。同年6月获全国技能大赛数控车三等奖、数控铣三等奖。 2011年4月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获数控车一等奖、数控铣一等奖、加工中心团队二等奖。同年6月获全国技能大赛数控车三等奖、数控铣三等奖。 2012年3月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获数控车一等奖、数控铣一等奖、加工中心团队三等奖。同年6月获全国技能大赛数控铣三等奖。 |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 兼职 教师 ) |
序号 |
姓 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专业技 术职务 |
职业资 格证书 |
专业 领域 |
在课程教学中承担的 任务 |
兼职教师在行业企业中所任职务 |
1 |
时永庆 |
男 |
1977年 |
中级 |
|
|
专业基础课教学 |
|
|
2 |
赵颖 |
女 |
1986年 |
初级 |
|
|
专业基础课教学 |
|
|
3 |
陈涛 |
男 |
1985年 |
|
高级工 |
|
实训课教学 |
|
|
4 |
刘文学 |
男 |
1988年 |
|
高级工 |
|
实训课教学 |
|
|
5 |
郭亮支 |
男 |
1990年 |
|
高级工 |
|
实训课教学 |
|
|
… |
|
|
|
|
|
|
|
|
|
3-2 教学队伍整体 结构 |
“双师”结构,专兼教师比例,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 本课程基本教学队伍十人,双师型教师八人,均为专职教师(其中七人在编,三人为聘用)。 学历结构为六人大学本科,三人大专。 年龄结构为最大41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32岁,是一支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学队伍。 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三人为高级职称,两人为中级职称,一人为初级职称。其中三人具有 技师资格,四人具有高级工资格。 |
||||||||
3-3 教学改革 |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社会进行专业调查研究,并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确定课程目标。 (2)确立了理论教学为操作实践服务、课程内容以“够用、适度”为原则的指导思想。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打破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分工与界限,将实践教学内容纳入本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和调整,修订并完善课程教学大纲。 (3)按“产学互动”的模式进行课程建设。将生产内容融入课程教学,鼓励教师、学生参与生产活动;进而推动专业和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4)围绕着课程建设,按“基本理论——仿真、模拟训练——全真操作实训——职业技能操作实训、考证——生产实践”的大课程思路,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方法,实施一体化教学。利用课程组双师型教师的有利优势,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全过程教学。 (5)在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各级技能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体现了教学成果。 |
||||||||
3-4 师资 培养 |
近五年师资培养情况(包括职教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教学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等) 2006年派出李方显参加全国中职骨干教师培训。 2007年派出史毓勇、王长江参加全国中职骨干教师培训。 2009年派出阚振坤参加全国中职骨干教师培训。 2010年派出董杰参加全国中职骨干教师培训。 2012年派出刘文学参加全国中职骨干教师培训。 时永庆、史毓勇两位教师赴德国进修,阚振坤将赴德国进修。 王长江现正攻读研究生。 |
4.课程建设规划
4-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及步骤 (1)课程建设的目标 本课程建设目标是使该课程成为适应专业培养目标、适应就业需求、学生欢迎的课程,推动专业建设的发展,为后续职业技能训练奠定基础,培养受就业市场欢迎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2)课程建设步骤 ⑴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 ⑵紧跟数控技术发展方向,继续探索与完善培养应用型及创新能力人才的教学体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⑶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丰富教育资源,完善“产学互动”课程模式。 ⑷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开发出一批实用性强的优秀教学课件。 ⑸建设多媒体、仿真、实践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6)建立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健全学生评教制度和精品课程评价体系,促进精品课程不断完善。
|
|||||||||||||||||||||
4-2 本课程建设日程安排及预计完成时间
|
5.课程设置
5-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学习数控编程及数控机床操作的一门重点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课程任务:让学生了解数控车床加工程序编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学会数控车床的编程方法及基本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达到数控车中级工的操作能力。
|
5-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突破学科体系的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采用综合化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即将数控车编程、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实训操作的内容按项目进行综合,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本课程的设计以项目为主,其服务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不仅强调岗位的实际需求,还强调学生个人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是实施素质教育、综合职业能力的个人就业需求和企业需求相结合。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本课程各项目的教学,其总的目标是使学生能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和达到中级数控车床操作工的等级,这是本课程在校期间的阶段目标。从长期目标来看,本课程还要为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以及学习新的生产科学技术打下基础。
|
6.教学内容
6-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教学内容将数控车编程、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实训操作的内容按项目进行综合,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能够适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的培养目标。 |
||||||||||||||||||||||||||||||||||||||||||||||||||||||||||||||||||||||||||||||||
6-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一)职业技能 1、熟悉常用数控车床的种类、工艺范围与特点,会制订常用数控车床的加工工艺规程; 2、能对常用数控车床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3、能根据工程需要正确选用刀具、在线测量、选择加工方式; 4、能正确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5、根据图样要求,正确编写数控加工程序,能校验与修正一般加工程序; 6、能根据工程需要正确选用数控车床,具备分析和提出改善加工质量建议的初步能力。 7、具备数控车床操作工中级职业资格的技能。 8、具有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职业知识 1、能说出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能区分数控机床各功能模块,并说出其功用。 2、能说出常见数控程序指令的格式及其相关参数的含义;能运用仿真软件调试程序;初步学会编制数控加工程序。 3、会手动操作数控车床,完成机床的启动、调速、换刀、对刀、关闭等操作,能在数控机床上完成程序的输入、编辑、检验、试运行等基本操作。 4、能掌握数控车削外圆、端面相关程序指令的格式和应用特点;会利用仿真软件编制相关的程序;会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外圆和端面,并控制精度。 5、能掌握数控车削沟槽相关程序指令的格式和应用特点;会利用仿真软件编制相关的程序;会在数控车床上加工沟槽,并控制精度。 6、能掌握数控车削内孔相关程序指令的格式和应用特点;会利用仿真软件编制相关的程序;会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内孔,并控制精度。 7、能掌握数控车削曲面相关程序指令的格式和应用特点;会利用仿真软件编制相关的程序;会在数控车床上加工曲面,并控制精度。 8、能掌握数控车削螺纹相关程序指令的格式和应用特点;会利用仿真软件编制相关的程序;会在数控车床上加工螺纹,并控制精度。 9、会分析数控车削轴套类零件程序编制的工艺,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编程知识,编制相关的程序,并在数控车床上完成切削加工,达到数控车床中级操作工的要求。 (三)职业道德与情感态度 1、喜欢、热爱本职岗位,乐于参与各类生产实践活动。 2、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问题时的喜悦。 3、养成实事求是、尊重技术的科学态度,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意见,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有创新和技术革新的意识。 4、有将生产技术服务于社会的意识,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 5、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
||||||||||||||||||||||||||||||||||||||||||||||||||||||||||||||||||||||||||||||||
6-3 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1、数控编程基础(10学时) 了解数控车床的基本知识,清楚坐标系的概念,明确数控编程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数控技术的术语,了解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的知识。 2、数控车削加工编程及实训(160学时)
3、数控车模拟仿真实训(60 学时) 在进行数控车编程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数控车模拟仿真实训课程,帮助学生对所学习的数控车床操作、数控程序编制、工件模拟加工进行练习,为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实训做好准备。
|
7.教学方法与手段
7-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教学模式设计时将数控车编程、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实训操作的内容按项目进行综合,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教学采用一名教师主讲,使教师对所教授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整体掌握,方便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技能培养。 |
7-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模拟实训与机床实训相结合,整体教学与分组实训相结合,项目教学法与目标教学法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应用进行教学,以达到教学目标。 |
7-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理论教学)、宇龙数控软件(理论教学、仿真实训)、生产型数控车床(技能实训)进行教学。 |
7-4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配有数控机房3个,为新型计算机150台。配有正版宇龙数控仿真软件100节点,CAXA工程师软件100节点,斐克仿真软件30 节点。 |
8.实践条件(专业技能课适用)
8-1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校内建有数控实训中心,有标准化厂房2400平方米,数控机房3个。数控实训中心现有设备80余台套,其中数控车床28台,数控铣床8台,加工中心4台,线切割2台,电火花2台,普通设备40余台。能够满足所有数控实训项目,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
8-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与本地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晶菱机床、安瑞科、合力机械、柳工等企业,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假期进修及学生实习。 |
9.特色与创新
9-1 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在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上的突破及独创性成果,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并在本表4-8栏中未见表述) 本课程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一切为实践教学服务,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在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
9-2 本课程与行业企业的结合度 本课程与行业企业有着紧密的结合度,学校培养的是具有中级工技能的操作型技术工人,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企业只要进行简单培训即可安排上岗工作,基本实现了无缝对接。符合职业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
9-3本课程改进的方向与途径 本课程改进的方向为加强实训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突出技能培养。途径是使学生在实训学习中能够有实际的生产经验,以适应生产企业的要求。 |
10.教学效果
10-1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及学生评价 教学效果:2008年4月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安徽省数控车项目选拔赛第一名、第二名。 2008年5月安徽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一等奖、三等奖。 2008年6月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数控车项目第八名(二等奖)。 2009年5月安徽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二等奖、三等奖。 2010年3月蚌埠市职业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一等奖、数控铣项目一等奖、加工中心/数车团队一等奖。 2010年4月安徽省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控车项目一等奖、数控铣项目一等奖、加工中心/数车团队二等奖。 2010年6月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数控车项目三等奖、数控铣项目三等奖。 2011年3月蚌埠市职业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一等奖、数控铣项目一等奖、加工中心/数车团队一等奖。 2011年4月安徽省第五届职业技能大赛控车项目一等奖、数控铣项目一等奖、加工中心/数车团队二等奖。 2011年6月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数控车项目三等奖、数控铣项目三等奖。 2012年2月蚌埠市职业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一等奖、数控铣项目一等奖、加工中心/数车团队一等奖。 2012年3月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控车项目一等奖、数控铣项目一等奖、加工中心/数车团队三等奖。 2012年6月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数控铣项目三等奖。 蚌埠职教中心的数控专业受到全省同行的一致好评,历年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技能竞赛也取得了优异成绩。 |
10-2社会认可度 数控专业为学校的重点专业和品牌专业,是学校的一张名片。在全市职教系统中享有较高声誉。数控专业近年来招生人数一直在学校各专业中居首,培养的学生受到企业的称赞。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 |
11.学校的政策支持与措施
学校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支持与措施及其落实情况 11-1成立分管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校长,由校教研室牵头,抽派精兵强将,组建专门队伍; 11-2学校给予有力的经费支持; 11-3各部门鼎力支持,统一协作。 |
12.其他说明
|
13.评审意见
课程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
单位盖章
|
市教育局初评意见 |
盖 章
|
省教育厅复核意见 |
盖 章 |
- 上一篇:
- 下一篇:课程专题录像